
在一號銀海推出時,樓市市況甚弱,市場上有超過十萬個銀主盤,當時,一號銀海有一個花名,叫「銀主一號」。後來,樓市市況轉佳,美國又長期處於極低息狀態,銀主盤開始消失,有一個時期,銀主盤的數量不足十個。本來,在樓市仍然處於上升情況,銀主盤是不會出現,但最近,銀主盤漸漸增多,業界不但不關心這種情況,反而那些專業人士三番四次說樓市健康,我很奇怪,樓價上升,銀行承做按揭非常嚴謹,點解銀主盤會上升,而且有跡象顯示,銀主盤越來越多,若果大家掉已經心,當發覺銀主盤增加的時候,已經離樓市爆煲不遠。
當我還未提出「四按」或者「爆煲論」時,市場上很少關於物業加按討論,當金管局嚴謹把關,規限銀行承做的按揭,在沒有商業需求不得加按的情況下,有需要加按的人早已暗渡陳倉,搵財務公司做物業加按,對財務公司而言,這是天降橫財,不但可以收取高息,而且又相當安全,可以說是有抵押的私人貸款。所以,財務公司增長如雨後春筍,近四個月由1,200間增加至1,300間。
亦可以說,由於競爭激烈,財務公司往往疏忽了一些安全措施,有些物業能夠承做多次按揭,最近有物業被發覺同日承做了兩次按揭,唔使問阿貴,業主在取得貸款便逃之夭夭,而那個物業就是以往被暱稱為銀主一號,如今,竟然出現銀主二號。本來,物業價值是足夠清還一個銀主欠款,但出現兩個銀主,這就很難說,而且,那些往財務公司借貸的人,大多數借得相當盡,否則就不會出現三、四按,今次事件曝光,將會是一個樓市下跌先兆,大家不應該忽略。
從今次事件,我們可以睇到,財務公司為了爭生意,只要利息高,有手續費,借錢都比較借得寛鬆,尤其是那些三、四按,財務公司以做私人貸款心態做生意,那些三、四按按揭契不會即時登記,那些債仔業主如果有心的話,是可以找幾間不同財務公司做三、四按。老實說,他們這樣做亦都是行到最後一步,下步是一走了之,當財務公司發覺做三、四按物業沒有供款,要將按揭登記的時候,才發覺該物業已經做了多次按揭,總欠債多過資產很多,就會知道要收回貸款其實是相當艱難,貸款是凍過冰,由於一號銀海事件曝光,在農曆年之後,我估計將會有大量三、四按登記,雖然總數與我估計的12,000宗相距甚遠,但對社會以至財務公司都會做成極大壓力,而且是逐步上升,終有一日,達到12,000宗的不會是三、四按,而是直接變成銀主盤。
紀惠集團副主席及行政總裁湯文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