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天終於看了前央視主持柴靜的紀錄片《穹頂之下》,這兩天特別關注,內地固然成為街頭巷尾的熱話,因為柴靜聲稱自己斥資百萬人幣探討內地霧霾問題的片子,2月28日中午通過優酷和人民網首發,即獲內地各大門戶媒體關照和報導,點擊數以千萬計,是過往內地獨立紀錄片未曾得見的,何況是在中共即將召開兩會的敏感時刻,連日本野村也發證券報告都笑言其比人民銀行意外減息更令人關注,觀察之可望瞭解中共短期文宣、政策甚或市場投資主題,更何況內地新的環保走向也影響香港。
柴靜這齣探討中國空氣污染嚴重的紀錄片僅在一天之內取得體制內外的巨大關注,甚至惹來新任環保局長高調致謝,更似有國家政策適時回應,包括北京馬上徵收揚塵排污費,這一來如果不是柴靜本身的高知名度和媒體脈絡強大,就似乎是有更高層的勢力有意為之。
柴靜這齣紀錄片以近月她自己的一場演說為主軸,當中夾雜訪問片段、數據、圖表甚至動畫來探討中國嚴重的空氣污染問題,其實跟前美國副總統弋爾的得獎紀錄片《不能說的真相》(An Inconvenient Truth)或者時下的TEDTalk形式差不多,素材充足,柴演說流暢,顯見她主持有相當功力,但以戲論戲,不提及其過於煽情的私人部份,其中後段結構鬆散,離題和分析走偏,並不算佳作,但整體而言還是值得一看。
最重要的是柴靜紀錄片向公眾揭示目前內地空氣污染之嚴重,訪問和引用不少專家資料,也希望觀眾出一份力改善環境,努力值得肯定,當然能夠得到《環球時報》、《澎湃新聞》等推祟,長期任職官媒的柴靜對官方尺度也掌握得好:她指出中國惡劣空氣非孤例,印度等地同樣嚴重,部份問題在於有法不依,法治不嚴所致。
如果從政治層面看,柴靜紀錄片針對的是落後的大型國企、走灰色地帶的中小私企、地方部委和環保部門,潛台詞有強調近期特別是去年起最高決策層已經關注問題,並引用習近平的「APEC藍」台詞,指出目前執行層面才是問題所在,所以她強調公民自身行動和關注。這個部份如果發酵並非好事,故官方昨日突下令將其的報導和討論在各門戶網站首頁取下,避免輿論過份熱議。
紀錄片熱播應該不單是柴靜個人魅力使然,那末最高決策層必有人希望在環保層面有所作為,落實以法治人,推動國企改革,繼續經濟轉型和淘汰落後產能,全屬目前改革主調,所以乘勢出
招利用輿論,石油幫貪腐也再被提起,中石油、中石化更點名成為目標。不過舊勢力也非省油燈,或故見到輿情監控搖擺的情況。
兩會在即,這套《穹頂之下》多少透露會議方向——加大環保部門權力,淘汰污染落後產能,開放市場,甚至容許部份彊屍國企破產應該是方向,變相推進國企改革,也早為經濟轉型期間可能帶來失業等陣痛說項。以此觀之,環保股本周應有新行情,而柴靜在電影末強調增加天然氣應用,剛過去周末官方又合時調低氣價,是歷史上首次,似乎增加非煤和石油燃料將是內地未來持續發展的方向,在需要大量補貼的風電、太陽能以外,成本最低廉的核電可能會成為改善內地空氣問題的長遠方向。
博客:許文昌
2015-03-02
《穹頂之下》視頻:http://www.hunantv.com/v/5/107781/f/1109302.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