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練乙錚
《信報》特約評論員、前總編輯及前主筆。時政
2015-03-12 03:17pm
失業率今年或超美 延退休港陸皆不宜
《信報》時事評論:年初,大陸新聞辦公布2014年城鎮調查失業率「全年穩定在5.1%左右」,與美國最新的數字5.5%「有得揮」。此前的十三年裏,大陸統計局給出的官方失業率一直「穩定在」4到4.3%之間,並在絕大部分年份裏都是一個4.1%的固定值,真是信者得救,而最不得救者當中,最近多了港人熟知的經濟學者張五常。張教授去年年底在深圳演講,不僅對近年的大陸經濟變得悲觀,更對官方政策多有微言,有碗數碗,最後還加了一句:「我認為中國的數據,那些國民收入的數據,歷年來都有點疑問,而且那些問號愈來愈多,多到大家都不好意思。我認為,應該停止公布……」
其實,大陸對失業率數據看得比GDP數字更着緊,因為前者對社會穩定和政權安危有更直接的關係;因此,儘管GDP增幅百分數從2007年的峰值一直下跌,七年瀉去一半,但是她的失業率數字卻基本上巋然不動。這完全是反常的,因為經濟學家都知道,失業率的波幅一般要比GDP或人均GDP的大。
關於這點,有英倫銀行(英國的央行)的研究為證:在過去三十年的二十多個OECD國家裏,失業率波幅╱人均GDP波幅的長期比值在3.6(德國)到19.8(瑞士)之間;然而,按照大陸國家統計局的數據,在2006到2013年(包括世界金融危機的幾年)當中,大陸的這個比值竟然是0.04;也就是說,大陸的官方失業率相對波幅只是OECD國家當中最穩定的德國的1%。
如果大陸搞的是像三十多年前的鐵飯碗計劃經濟,那麼上述的「超穩定」結果還勉強可以想像,但在今天改革開放了的經濟裏,鐵飯碗國企的勞工比例不到全國就業市場的三分一;如此,近乎零的失業率波幅就只可能是「數字維穩」的結果了。其實,超穩定數字背後有玄機。
大陸官方的失業率數據,自1978年開始發布以來,都是所謂的「城鎮登記失業率」;就算官員不做手腳,也有問題,因為數據來自失業者主動登記,而且只含城鎮不含鄉村的數字。問題之一是,大陸的失業救濟並未完全成為制度,不少失業者都知道,登記了也沒有什麼好處,所以往往索性不登記,尤其是流動人口當中的。還有就是大陸農村失業率官方數字根本不存在;有些零碎的,卻相當駭人,例如2014年年初社科院發表的一項研究,指農村本科畢業生失業率竟高達30.5%,是城市的兩倍左右。
退休延後兩大害
延後退休年齡有什麼不良後果呢?人口學的研究告訴我們:人口老化起碼有兩個壞影響。其一是,數量上佔優勢的老年人群體,會通過政治影響力,引導更多的社會資源流向自身(如老年醫療包括老年疾病的研究、老年服務等),導致年輕人群體的資源不足(如教育、體育、生育、工傷保障等方面的開支),對社會的未來不利。其二是,老年人佔據太多的決策位置,造成社會的保守性提高、辦事速度下降、改革和創新活力不足。總的來說,大家可以想像,其他相同、老年人(65歲以上)佔15%和50%的社會,會是兩個氣氛、氣質很不同的社會,特別是如果老年人都佔據了決策位置的話。
經驗、創新、活力和年齡的關係,已經有不少研究者探討過,分別是老、中、青三個年齡組別的長處;但比較大的問題是,經驗是向後看的東西,「太多」的話,就會窒礙創新和活力的發揮。這在科技、管理、政治、社會運動、社會倫理等方面而言,大都是如此。研究發現,無論是理論還是實證或經驗為主的學問裏,重大創新的最佳年齡都是「狹義的中年」,即35到40歲之間的年紀(當然也有不少例外!)。
二十世紀初的時候,最佳的科技創新年紀是35歲左右,但到了二十世紀末期,最佳年紀大約延後了六年,主要是因為在絕大多數的領域裏,知識(即以前的發現、發明)累積多了,學習的階段必須延長,才能達到學問的最前沿,有無阻的視野和足夠的能力去創新。此所謂「知識的重擔」。不過,延後的六年,比不上二十世紀一百年裏西方人平均壽命延長部分的一半;例如英國人1900年是的平均壽命是48.5歲,2000年之時是78歲,故所謂「狹義的中年」,在生命周期裏的相對位置是前移了,從四分三變成二分一。
如果不看科技而看依附在科技特別是資訊科技上的社會性創新,如社交網絡、商業網絡等,老年人的劣勢更是明顯。
我們甚至可以說,創新對老年人來說是有威脅甚至有害的,因為新的突破無形中令老年人的很多方面的知識和經驗都貶值了,而老年人也傾向少學習新的東西,因為時間和精力方面投資的回報期愈來愈短。同理,一間公司的平均年齡愈高,其他比較年輕的公司的更多的創新對這間公司而言,打擊可以是致命的。更放大一點看,一個平均年齡愈高、老人愈多掌權的國家,很大程度也會是如此。
社會老年化,如果有辦法讓退休年齡延後,卻不阻擋中、青年佔據重要決策位置,那就能夠兩全其美,但寄望在位的掌權者自動讓出權力,是很渺茫的事,何況咱們中國,還有退了休還不讓出權力、即所謂垂簾聽政的傳統。如此,把退休年齡延後的政策,長遠來說,對中國人社會產生質的壞處,特別可能蓋過量方面的好處。大陸現階段常說要提倡創新,香港亦然(特府要搞創新及科技局);但是,把法定退休年齡延後的做法,卻是與獎勵創新的方向背馳的。總的來說,筆者傾向不看好這個做法。
(節錄)
時政相關博文
時政
2015-03-10 5:21pm

同意書,申請又死,唔申請又死
在金管局未關注財務公司向小業主提供的二按的問題時,不少向財務公司借二按的人都有一...
時政
2015-03-10 5:09pm

【博客】艾爾敦:2015年百感交集(第二部分)
不管我們是否喜歡,今年商業及經濟會是特別重要的課題,當然也少不了政治的一份。英國...
時政
2015-03-09 8:59am

大家應該明白我點解要寫爆煲論
踏入2015年,樓市有不尋常作動,成交量雖然不多,但細價樓在評論員,業界人士唱好...
時政
2015-03-08 1:37pm

細價樓爆煲的疑惑
連續出了兩篇講細價樓爆煲文章,社會上迴響之大,實在始料不及,更難得有社會名人回應...
時政
2015-03-08 1:24pm
柴靜《穹頂之下》的政經啟示
昨天終於看了前央視主持柴靜的紀錄片《穹頂之下》,這兩天特別關注,內地固然成為街頭...
時政
2015-03-08 10:07am
陳德霖並沒有幫拖
我始終不明白,點解我的「細價樓爆煲論」受到各方攻擊,其實,我又並不是講樓市爆煲,...
時政
2015-03-08 12:00am

李居明嘉言雋語
李居明嘉言雋語李居明嘉言雋語
時政
2015-02-28 9:18am

輿論迫政府出招
我講「細價樓爆煲論」,只不過希望大家認識到有很多以往購買細價樓的人,並非量力而為...
時政
2015-02-27 8:52am

最好開財務公司
近兩晚又受到滋擾,有人貼我街招,又話要舞獅同我拜年,記者問我是不是得罪了開財務公...
時政
2015-02-26 8:28am
有關財政預算案(答一位朋友兒子的信)
潤文,
財爺在今次預算案中對細價樓著墨不多,只因為他知道細價樓飆升是財務公...
時政
2015-02-25 8:28am
十成按揭是侮辱香港政府
在過去幾年,不少評論員都說樓價會下跌一半,連四叔都說,怎會有可能,最多是跌一半的...
時政
2015-02-24 8:17am

爆煲論是不是靠嚇
我在寫「細價樓爆煲論」的時候,其實並未掌握太多資料,但見細價樓飆升,政府準備出招...
時政
2015-02-23 9:41am
樓市爭拗何時了 二按知多少?
自從「爆煲論」發表後,社會上認同與反對聲音都有,反對的人認為我危言聳聽,不斷攞數...
時政
2015-02-22 10:11am
銀主盤將會逐漸增多
在一號銀海推出時,樓市市況甚弱,市場上有超過十萬個銀主盤,當時,一號銀海有一個花...
時政
2015-02-21 10:17am

色即是空 凶即是息
年初二,過往由政府官員,現在改為由劉皇發為香港求籤,其實,大家都知道,求籤這個玩...
時政
2015-02-19 6:00am
【博客】解決水貨 要等兩會
水貨問題最近又再炒熱,過去兩個周末,有本土派人士分別衝擊屯門及沙田的大型商場,最...
時政
2015-02-18 5:10pm
【博客】無殼蝸牛最愛湯文亮
多事的馬年終於過去,送舊迎新,新一年你有甚麽願望?相信十個香港人,有十一個都想置...
時政
2015-02-18 9:42am
【博客】羊年必勝股
寫咗幾期Blog後,有老友話寫呢啲財經網誌,唔派吓冧巴唔得,要俾幾隻股咁先可以吸...
時政
2015-02-13 3:30pm
【博客】你信唔信郭鶴年?
政府出盡法寶,樓價就是不跌。本周三糖王郭鶴年的嘉里建設,以破盡九龍區紀錄的高價,...
時政
2015-02-10 7:12pm
【博客】掌西九 栢志高大熱
西九文化區果然煞氣大,繼上一任行政總裁謝卓飛劈炮之後,現任行政總裁連納智又提前請...
熱門博客
最新文章